首页

师德优秀先进典型事迹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专题教育 -> 师德优秀先进典型事迹 -> 正文

2024年师德标兵杨倩如:以史为鉴,春风化雨育桃李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18

 

一、概述

杨倩如同志系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河北大学“坤舆优秀学者”称号。

自进入本校工作以来,该同志忠诚爱国、敬业爱岗,自觉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课程思政与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学生专业指导与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忠诚高尚的师德、无私奉献的精神、严谨认真的作风,对高校教育工作的满腔热忱及对学生的深厚情感,赢得了校内外同行、同事与学生的认同与好评。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杨倩如同志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重要指示,高度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主持人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兼职思政课教师,该同志始终致力于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收获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近年来,该同志主持建设的本科通识课程《华北区域历史文化》,被评选为河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2020年);教学案例《中国战“疫”影像全纪录》,被评选为河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2021年);制作的教学纪录片《燕赵儿女多奇志——红色经典中的冀中抗战》,荣获河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2022年)。此外,该同志还主持完成了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专项(2024年)、河北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专项(2022年)、河北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研究专项(2022年)等多项省级、校级研究课题,论文《壮士岂独狼牙山》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21年第17期)。

在此基础上,该同志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专项《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获批立项,成为我校首位成功申报国家级思政课专项的教师,实现了我校教师在国家社科基金这一类别项目上“零的突破”,为本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党史党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学创新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近年来,在教育部“新文科”发展规划与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大趋势下,杨倩如同志始终致力于教学模式、方法和理念的创新,注重将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2018年,主持建设的《国学基础》慕课(中英双语),被评选为河北大学“线上精品开放课程”; 2020年,主持建设的实验课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英双语),被河北省教育厅评选为“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入选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共享平台和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后,成为全国高校“历史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中评分最高、实验人数最多、网络浏览量及好评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此外,她还自主研发了2项教学软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3D华北革命历史地图”,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上述成果使本校、本省的“新文科”实验课程建设居于国内高校的前列。

近年来,该同志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项目7项,获得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河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及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类教学奖项4项。自进入本校后,先后编写、出版课程教材3部,在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成为本院及本校教学创新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

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近年来,杨倩如同志先后开设了《国学基础》《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华北区域历史文化》《影视中的历史》《新媒体历史传播等多门本科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并与河北大学莲池书院、莲池博物馆及新莲池书院等校内外单位合作,积极探索国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传播、实践的理论方法,为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鉴于广大学生对于国学和传统文化普遍有兴趣、但缺乏系统学习的现状,自2015年起,该同志在学院领导支持下,发起成立了河北大学莲池国学社,旨在以生动、形象的内容,优美、高雅的形式,激发广大学生学习、传播、实践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她先后自费20余万元,设计、制作了演出服装300余套,并购置了道具、配饰200余件,组织、指导学生编演了十余部国学经典原创作品,形式包括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服饰展演、历史剧、舞台剧、情景剧、音乐电视及教学纪录片,等。先后荣获团中央“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2项、“中华魂——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优秀节目展演一等奖”、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项;莲池国学社连年被评为河北大学优秀学生社团和五星级学生社团,并入选2023年度“榜样100”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成为代表我院专业水准及我校大学生风采的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作为指导教师,杨倩如本人先后获得了河北大学“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优秀社团指导教师”、“2023年度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优秀青年导师”等荣誉称号。

五、学生专业指导与拔尖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于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杨倩如同志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及学院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她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情感诉求置于首位,课程设计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学内容丰富精深、讲授方式生动新颖,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来,共讲授本科生课程9门、研究生课程5门,学生评教成绩平均分数为98.35。

在日常教学中,该同志注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邮件、微信、QQ等方式,进行平等自由的学术交流,至今累积的通信及通话纪录已达20余万字。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还有效地激励着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学术精神,由此形成了坦诚相待的师生关系与教学相长的良好学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认真、高效、严谨、务实的科研工作态度。

目前,在该同志历年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已先后有十余人参与到其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与科研课题中。计有4名学生考取博士研究生、7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此外还有7名毕业生成为高校及中学历史教师。

综上,我们认为杨倩如同志具备河北大学“师德标兵”的申报资格,同意推荐该同志参加评选。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2024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