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德优秀先进典型事迹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专题教育 -> 师德优秀先进典型事迹 -> 正文

2024年师德标兵田建民: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18

田建民同志从教三十九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受到师生高度评价。作为国家“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田建民同志将高水准科研与高水平教学深度融合,深入到学生之间,将严谨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理念传递给代代学子,展现出高尚的师德师风。

首先,在思想价值观念上,田建民同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的内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时刻把党性作为行为处事的首要标准、原则,深入学习、理解二十大精神,将心得、体会充分融入学习、工作,做到“实事求是,笃学成行”,认真实现“博学、求真、唯恒、创新”。

其次,在教学上,田建民同志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深入到学生中间。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必修课《现代文学史》,为研究生开设《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鲁迅研究》。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情况,认真调整授课的重难点,细致梳理文学史发展脉络,仔细分析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开展“鲁学”研究,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方法。除此之外,在确保硕、博研究生如期完成学习任务且以优秀成绩毕业的前提下,时刻关注在研的硕、博研究生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与学习进度,指导他们的读书方法、选题方向和研究思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

如何将前沿科研成果与教学结合起来,也是田建民同志几十余年间始终在探索的问题。在科研工作中,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通过阅读大量中外文献,以及专业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近五年来,基于在“鲁迅与左翼文艺”领域的学术积累,先后参与并获批河北大学燕赵学科群建设重大委托项目“鲁迅知识渊源考(1881-1909)”(课题编号:2020Z06);主持并获批2020年度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培育项目“鲁迅生平史料考辨与年谱长编(1881-1926)》”(课题编号:2020HPY004);申请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鲁迅年谱长编编撰与家世生平资料整理”(课题编号:21BZW028)。这些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也与学生课堂巧妙结合起来,也正基于此,“鲁迅研究”成为河北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优势研究方向。

最后,在学科队伍建设上,田建民同志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科建设、一流课程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近五年来,田建民同志作为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带领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有效的建设。2020年10月,作为负责人建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2020年9月,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河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学团队”获评“2020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2021年6月,作为重要参与人负责的“中国现代文学:革命文学与红色景观”入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019年9月,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河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代码:050101)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12月,所负责的“中文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获评河北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9年12月,所参与的“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获评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对于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来说,田建民同志既是科研上的带头人,也是教学上的榜样和标兵,他对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和耐心是榜样性的,而为学科建设所付诸的心血和精力令人敬佩,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此外,田建民同志耐心帮助新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人,担任新入职教师导师。在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心态、如何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等等方面,经常性地为新教师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转变角色和身份,更好地融入到教师队伍中,更顺利地适应教师的工作和心态。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种帮扶和指导是切实、温暖、可实践意义高的。

可以说,田建民同志几十余年的从教生涯是光辉的。他以高尚的师德、深厚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他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不忘育人使命。多年来,他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用爱心和耐心浇灌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他学识渊博,业务精湛,成果斐然,将学科前沿知识和方法不断引入到课堂中来,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方法,将新知识、新技能融入课堂教学。他师德高尚、甘于奉献,将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始终放在第一位,为推动文学院加快进入“双一流”行列作出了值得肯定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