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祎,女,1977年生人,博士,现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河北省毒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副高组一等奖。负责建设省级创新创业课程1门,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主编教材1部。主要科研方向为纳米医学。近五年,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基金2项和横向课题1项,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她多年深耕教学一线,致力于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秉持正确政治立场,将价值观引领视为教育核心。作为课程负责人,多维度革新教学环境,推进教改实践,积极培育卓越的医学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一、教学创新,引领医学教育新风尚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挑战,她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积极响应国家“新医科”建设号召,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核心,围绕“专业思政、学科融合、问题链教学、创新平台、教学评价”五大要素,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在专业思政上,她独辟蹊径,将生物化学中的三羧酸循环(TCA)与思政育人相结合,提出“三心三力”育人理念,通过“滴灌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生命观,将TCA价值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学科融合方面,打破壁垒,推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学科-科教-产教-专创”四融合教学体系,开设《纳米技术与精准医疗》等前沿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强化临床思维与创新能力。
问题链教学更是其教学创新的亮点。她构建“六环思辨”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搭建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
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多元化和过程性评价,引入学生互评、小组汇报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二、丰硕成果,彰显教学创新实力
经过不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河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第四届河北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在课程改革方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成效显著,获批省级创新创业课程。学生的成绩斐然跃升,职业医师考核中生化知识点掌握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近五年内,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量同比提升近3倍。此外,她带领学科交叉教学组织荣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相关经验和成果,她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科研引领,创新驱动学科发展
在科研方面,她紧跟国际学术前沿,致力于纳米医学领域的研究。近五年,先后承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科研成果方面,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在ACS Nano、Bio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展示了她及团队在纳米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另外,她还荣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研奖励。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为其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学生培养,成就医学未来之星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她始终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她倾注了大量心血。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科创竞赛奖励,包括“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更是屡获佳绩,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这些荣誉不仅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光彩,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此外,她还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医院、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一名学生获得了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荣誉称号。
五、展望未来,持续贡献教育力量
过往的成绩已成序章,未来,她将继续秉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精神,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同时,深化科研工作,为学科建设与学校发展贡献力量,书写医学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