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德优秀先进典型事迹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专题教育 -> 师德优秀先进典型事迹 -> 正文

2024年师德标兵乔晓强:使命在肩, 拨云寻道砥砺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18

乔晓强同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时刻不忘肩上的重任,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以最终构建社会主义新文明为出发点,遵从内涵式教育理念,同时基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三个方面的重要精神资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该同志坚守职业道德,严格履行职业义务,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精心组织教学,在讲授专业课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该同志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毫无保留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通过适当的形式融入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通过发现规律和进行科学总结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将药学发展前沿引入课堂,让学生掌握国际药学领域最新研究动态,了解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差距,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鼓舞了学生的斗志,培养了知识储备丰富、创新能力突出、业务能力强、爱国敬业、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课程体系方面,作为院长,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主持对本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提出了德才并重的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体系,整合了部分老旧专业课,新增了符合社会和学科发展需求的实践性强的相关课程,更加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教学体系方面,创新教育方式,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因材施教,采用PBL教学、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积极参与教学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新教学内容,将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将创新的理念和科研思路通过渗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药学发展动态,学会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该同志主讲了《仪器分析》《药物分析学》《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药学前沿》《分子诊断技术》等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面典型案例:教材作为教学资源,本身就具有知识滞后性,长期墨守成规地使用同样的教材,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药学文献检索授课过程中,鉴于现有文献检索教材版本陈旧,尤其是目前日新月异的网络数据库、外文数据库,以及新兴的检索工具等介绍简单,不能满足当前药学和相关专业文献检索的需求,该同志作为主编组织了国内外7家单位11名科研一线博士编著了《药学文献检索》一书,并于2017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在此基础上,《药学文献检索与利用》一书于2024年在科学出版社再版。此外,作为主编于2022年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学就会的中医学基础》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使用的教材。通过使用上述先进的教学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学研究方面,2016年4月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7年10月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9年获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同年入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项目编号:22274035、21675039、212050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项目编号:2016M59140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项目编号:B2019201327、B2015201016、B2012201095);2017年和2022年两次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均排名第1)。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Anal.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TrAC-Trends Anal. Chem.、Chin. Chem. Lett.、J. Chromatogr. A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目前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色谱》期刊青年编委。

在育人效果方面,该同志指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指导的本科生王欣、赵惠超等同学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郝伟静、刘雅琪等同学获得“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培养本科生15人次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Chromatogr. A、Analyst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9人分别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指导研究生在Anal.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TrAC-Trends Anal. Chem.、Chin. Chem. Lett.、J. Chromatogr. A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报(授权)发明专利5项;研究生代倩和岳旭阳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于2018年和2023年获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养研究生有4人分别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河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人分别在清华大学、淄博市中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承德市第三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等单位工作,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育人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