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荣香老师从教二十一载,爱心、细心、责任心,是她的坚守。她始终从爱出发,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一、坚守教育初心,践行立德树人
张荣香同志是一名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党员教师,培育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始终是她教育事业上的追求。为实现这个初心,她脚踏实地,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尊重、关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同时,也不断涵养德行,寓思政育人于专业教学之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了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科技创新人才,她构建了贯穿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四环节的“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已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通过自身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及典型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怀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勇于教学创新,助力一流人才
“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深度参与?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增强创新能力?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荣香老师追求因材施教、逐阶提升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她通过“分模块、融案例、融学科”重塑教学内容;通过线下联合线上、课堂联合信技、理论联合实践、导学联合互学,运用多元教学法;基于拓展评价内容、指标、方式和阶段的“4+”评价体系,实施多维评价。从而借助于工程实例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视频、动画等信息化资源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小组合作、对分课堂、学生讲解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基于信息化教学在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优势,根据线上线下全程学习数据,她科学分析学生特点,采用集体授课、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个性需求,提升因材施教效果。并且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基于教研基地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二课堂,既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演示实验增强理解,又提供加工基地和元件材料,使学生亲自进行设计制作,提高实践和探索能力。她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考研,并且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指导,深受学生的好评。
三、坚持科研探索,不断追求卓越
张荣香老师在潜心教学,锐意进取的同时,对待科研工作也同样充满热情与执着,她在科研道路上坚持探索,深入探究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并验证其正确性。她始终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对每一个数据和结果都进行反复核对和验证。她追求精益求精,不断优化方案,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她的这种精神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敬佩,也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她的科研成果不仅丰富了学科知识,也多方面反哺到教学中,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挑战度。并且她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他们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紧抓团队建设,注重持续发展
作为物理学院基础物理教学部主任,张荣香老师非常关注团队发展,愿意为团队成员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组建了一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学团队,为物理学院各专业和非物理类理工科专业所必须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提供基础和保障。
在团队成员努力进行科研探索的同时,她引领和鼓励他们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团队在教育教学上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教学部成绩突出,从首届开始团队连续三年获得高校教创赛国家级二等奖、省级特等奖,现为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河北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获得院级“巾帼文明岗”。拥有青教赛国家级二等奖获得者1人,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3人,高校大学物理青教赛河北赛区一等奖获得者1人、二等奖获得者3人。
五、教学相促相长,师生协同进步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任教以来张荣香老师坚持用爱心换真心,用行动作表率,争做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在教书育人道路上虽付出很多,却也收获颇丰。
所教学生在竞赛获奖和名校研究生录取等方面成绩斐然,看到一张张获奖证书和录取通知书时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她的精神和事迹在师生中广为流传,被评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省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校教学名师和“三育人”先进教职工。主持获高校教创赛国家级二等奖、省级特等奖、教学信息化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省课程思政示范课、高校大学物理青教赛河北赛区一等奖等奖励20余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省教改等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出版书籍2部。同时主持和主研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授权专利多项。
张荣香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甘于奉献的品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与热爱。